“历史上的铜鼓曾用于祭祀,铜鼓上镶嵌的青蛙可能包含了百姓祈求风调雨顺、农业丰收的美好愿景。”在高州城西观山,高州市博物馆迎来中秋国庆8天长假后的第一批游客,他们正围着讲解员陈欢仔细聆听关于云雷纹四蛙四耳大铜鼓的构造及生活运用含义。
这个大铜鼓产于南朝时期,是国家一级文物,也是高州市博物馆较有代表性的展品。
近日,“中博热搜榜”发布第三季度最受网友关注的百强博物馆榜单,高州市博物馆进入2023年广东省热搜百强博物馆榜单。这个大铜鼓也是网友热切关注的展品之一。
从南朝时期的大铜鼓,到明清时期的长坡旧城砖块、高州出产的精美瓷器,高州市博物馆如同一部高凉文明史书,陈列着高州数千年以来的发展足迹。
高州市博物馆成立于1985年,曾先后在文明门、冼太庙等地定址,2002年迁至城西观山上,2004年正式对外开放展览。从设立初期没有固定馆址,到如今向游客开放两个固定展厅、一个临时展厅,现有藏品3000件(套),其中国家珍贵文物521件(套)。
高州博物馆不算大,合理规划利用空间布局是博物馆展览的重要表现手段。“策划展览也需要因地制宜,要考虑怎么充分的利用现有条件,说好每一件藏品背后的故事。”高州市博物馆馆长陈冬青说。
为应对布展面积有限的问题,高州市博物馆主要采取通史式排列的方式,将高州历史发展进程与展厅空间布局相结合,让参观者可以形象直观地了解高州上起远古、下至民国的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脉络。
走入高州历史文物陈列展厅,藏品从远古时代的纳玛象牙化石与乌龟化石开始展示,配以馆中展板与解说,向观众展现远古时期高州北部为莽莽森林,南部为巨大内陆湖的一种地形推测。
继续行进,从远古时期的化石走来,经过青铜短剑、夹砂陶提梁壶、长沙窑青瓷壶、长坡旧城城墙砖,一系列藏品向参观者还原了夏商周到明清各时期的高州生活。
“藏品是最重要的表达媒介。”陈冬青介绍,陈列展厅依据史料、文物、研究成果,精选高州出土和传世文物220多件用以展览,“比如唐代,我们展出能体现南朝到唐代的俚人生活的陶器,辅之买地契等特殊藏品。从而对丧葬习俗、生活小习惯等地方历史生活起到佐证意义。”
此外,为表达宋代时期高州的时代特征,瓷器、钱币是主要展品。“相关瓷器藏品的存在,说明宋代制瓷工艺成熟这一特点,在高凉地区也有体现。”陈冬青说,明清时代又明显不同,一些传世品工艺价值比较高,因此便选择技艺精美的藏品展出。
“通史式排列历史脉络清晰,辅之以独具时代特点的陈品,帮助观战者更好地理解、带入,让‘高州简史’变得通俗易懂。”陈冬青说。
逛一逛高州市博物馆,除了高州本土的文物,当中还不乏来自湛江等地产出的文物。“高州市博物馆应成为一座集纳高凉文化大成者的博物馆。”陈冬青说。
千年古郡高州,是高凉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兴盛地、传承地,从唐代至民国,一直是一级行政治地,是粤西的整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有着“广东四大文教之乡”的美誉。
因此陈冬青认为,高州市博物馆,不仅仅是一市之馆,而应该是集高凉文化大成的博物馆。馆内的不少精品,都流传着高凉文化故事,成为粤西地区文化爱好者、市民群众的“心头肉”。“以铜鼓观高凉”中,又以铜鼓最具代表性。
1958年,高州信宜当时还并为一县。在信宜尚文水库建设之时,人们在建筑施工工地中挖出一尊青铜铸造的大铜鼓,鼓身上遍布云雷纹,鼓顶还有四只青蛙,后来被称为云雷纹四蛙四耳大铜鼓。现如今被认定为国家一级文物,藏于高州市博物馆之中。
高州铜鼓早在唐僖宗年间即有出土,铜鼓年代为汉至南朝,有北流型和灵山型两种,北流型最多。新中国成立以来,高州先后出土或发现铜鼓20多面,分别藏于广东省博物馆、湛江市博物馆和高州市博物馆。
铜鼓身上密布的云纹、雷纹以及青蛙等自然元素,经常引起参观者的好奇询问。“铜鼓可用于祭祀,鼓上的云纹、雷纹、青蛙图腾皆有可能是在祭祀时表达祈祷风调雨顺、农业丰收的含义。”陈冬青说。
此外,铜鼓作为南方少数民族的代表器物,有俚人重器之称。俚族常将其用于音乐、战争、祭祀,并作为特权和财富的象征。
《书诸夷蕃将列传》便有记载:“盎(即冼夫人孙冯盎)族人子猷以豪侠闻……高宗时,遣御史许瓘至洞,子不出迎。后率子弟数十人,击铜鼓、蒙排,执瓘而奏其罪。”冼夫人是俚人杰出代表,使用铜鼓自然亦是冼夫人身份地位的象征,铜鼓也成为考究冼夫人文化的重要切口。
此外,馆中清道光年间两门锈迹斑斑的大铁炮也常常引人驻足观看。大者长212厘米,小者长137厘米。据悉,铁炮1995年于湛江吴川发现,在铁炮的炮身上刻有“高州府”的字样,成了高州府明清时期统领一州五县500多年的见证。“铁炮的用途是城防炮或是海防还有待考究,但这一铁炮能成为当时高州府统领湛江等地,设置防御措施的见证。”讲解员陈欢说。
一批精美的瓷器在单独的展柜中被展出,与其他瓷器不同,它们是“高州造”。清朝光绪年间一位新任知府来到高州,发现南塘白坑一带泥土很适合制瓷,于是开办了瓷业厂,后来又开办瓷业学堂。他们生产的瓷器不是日用器,而是以陈设观赏瓷器为主,种类丰富,装饰精美,更在瓷器底部打上“高州府瓷业厂” “高州府瓷业学堂”“高州瓷校”等款识,这在我国瓷器生产绝无仅有。
信宜出土的铜鼓、吴川征集的铁炮、高州本土的瓷器,高州市博物馆的3000件藏品不仅局限于高州。“要用历史的视角去观照当下,馆藏、展出的这些文物正是为了向大家呈现历史中的高凉大地,激发参观者对于如今高州的城市认同感。”陈冬青说。
“1925年,朱也赤返回南路开展革命和运动。”轻触高州市博物馆“南路风雷”展厅中的滑动触摸屏,相关年份高州地区与革命运动有关的历史事件便会在屏幕上呈现,若干屏幕串联组成了讲述高州革命历史的时间轴。
多媒体数字技术慢慢的变成为博物馆中让文物“活”起来的重要手段。通过媒体全景导览系统,让观众一进入展厅便可全方面了解展览的结构和内容。借助AR、全息投影等技术,“抗战必胜”青花题字壶等物件得以摆脱展柜的束缚,以立体影像的形式呈现在参观者面前。
“现如今博物馆陈列展览应进行理念创新,从传统的办展思想向多元化、多层次转变;从引进、合作临时展览转变,增强展览的观赏性、互动性和娱乐性。”广东省博物馆副研究员冯素阁说。
博物馆内的临时展厅如今正展出的是《鲁迅生平事迹图片展》。“引进这个展览,首先是因为鲁迅是著名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此外,鲁迅笔下的孔乙己、枣树在现今仍能获得新的阐释与理解,给大家带来新的思考。”陈冬青说。
“赠鲁迅先生诗词,后辈向其问好……倚楼浠沥青,闲来敲灯子。春潮听雷中、雾里看花处。”“半师半友半知己,半慕半尊半倾心。”许多参观者在完成观展后,纷纷在留言本上写下自己所思所想,似乎在与鲁迅隔空对话。
“双节”期间,高州市博物馆接待游客逾1万人次,高州市博物馆进入2023年广东省热搜百强博物馆榜单。“后续博物馆还要发挥调查研究优势,进行考古研究、历史文献研究。充分的利用好专题展览和临时展览。做好公共服务、宣教工作。”陈冬青说,希望有机会能将馆藏的八大山人、康有为、梁启超等名人书画向市民展出。
博物馆作为历史的存储库,收集和保护了大量的历史文物和文献资料。这些文物和资料记录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是历史的见证者。冼夫人是一个著名历史人物,当地政府部门应配合征集有关文物,结合现在和未来的发展,发挥博物馆在宣扬冼夫人文化、弘扬好心精神方面的教育作用,对高州人文地理皆有益处。还可以大力开发旅游产业,开创一些和冼夫人历史背景和文化有关的文创产品来补充博物馆经费。
博物馆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承也对提升高州市文化水平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作为一种非正式场所,博物馆为人们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丰富的学习体验。通过参观博物馆,人类能通过观看展览、听讲解、参与互动等方式,了解到不相同的领域的知识和文化,拓宽视野,提升综合素养。有关部门要通过展览设置、内容创新、科普宣教等手段将高州市博物馆打造成高州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名片。
国家二级文物,于高州城南关街发现并征集。砖侧面有“永嘉二年九月钱氏作”铭文,是典型的两晋时期建筑用砖。此砖的特别之处,还在于出土之后被用来做砚台使用,古代的砖和瓦当都有被用来制作砚台的做法,这是自清代金石学的兴起在文人中的一种时尚,是高州文化的见证。
宋代器型,碗口呈莲花瓣形,碗身是青釉开片(冰裂纹),此碗真正名称叫温碗,原来另配有一个壶,用来温酒使用。相同造型的碗并不多见,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的汝窑便有生产这种碗,如今只在北京和台湾的故宫博物馆院有相关藏品,因此博物馆这件藏品虽已残缺,仍然被专家定为国家三级文物。
国家二级文物,在墓中证明墓地权属的一种文书,一般买地契使用砖石刻制。此件藏品由一件完整的陶罐身上纵向切割约五分之一,再在表面阴刻文字,入窑烧成,保留有罐器口沿及底足。文字竖排,布满罐片,计有251字,记述唐天宝六年,南巴县令(唐代潘州管潘水、南巴、茂名县)陈聪慜及其妻向氏合葬墓买地情况。
国家二级文物,粤有的器物。提梁壶推测是贴身携带的盛水器,将壶身放置水中能起到集水的功能,用途类似今天的行军水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