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报讯 (记者 马泽望 通讯员 穗残宣) 昨日上午,20多名听障学生、学生、志愿者穿着典雅的汉服,齐聚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学习民间传统文化和礼仪,体验广府非遗,描绘广彩瓷盘,度过了一个充满民间传统文化韵味的中秋佳节。据了解,本次“品味民间传统文化 喜迎中秋佳节——‘我们的节日·中秋’美术融合活动”由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广州国际残障人文化交流中心联合主办,兰桂堂广彩艺术研究院协办,广州市汉民族传统文化交流协会提供支持。主办方希望能够通过本次美术融合活动,帮助听障青少儿融入社会,并且让孩子们在穿汉服、行汉礼、学非遗、画广彩等“沉浸式”活动过程中接受文化熏陶。活动现场,来自广州市汉民族传统文化交流协会的唐慧辉老师,向孩子们介绍汉服的起源、发展和现状,传统汉服和汉礼在日常生活的融合。在唐老师和志愿者的示范和指导下,孩子们学习各种汉族礼仪,近距离感受优良历史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广彩瓷烧制技艺深受小朋友的喜爱。活动现场,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广彩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赵艺明老师、广东省中级工艺美术师赵咏老师,向孩子们讲解广彩瓷的相关知识和基本技法。胖乎乎的兔子、圆滚滚的月亮、红彤彤的灯笼……孩子们用特别调制的广彩颜料在圆瓷盘上描绘对中秋佳节的美好想象,寄托花好月圆、平安喜乐的祝福和期盼。
信息时报讯 (记者 张玉琴 通讯员 刘思铭) 昨日,越秀区洪桥街未成年人劳动教育实践系列活动“小小烘焙师”举办了一场有趣又有意义的劳动实践课,25位小朋友在市轻工技师的老师们带领下,学习制作冰皮月饼和蛋糕,在实践中提升审美力和创造力,感受劳动带来的乐趣。一次活动同时掌握月饼和蛋糕两款糕点的制作的过程可不简单。在面点师的指导下,孩子们先学习制作冰皮月饼,卷皮、揉馅,有模有样地操作着,接着将裹着丰富馅料的冰皮团放入模具中,再压出各式吉祥寓意的传统图案纹样,一个个精美的冰皮月饼就做好了。接着做水果裱花蛋糕,从切胚、整型、裱花,到装饰、包装等所有的环节,老师们都鼓励孩子们独立完成。看着自己第一次制作的糕点作品,孩子们露出了笑脸。家长们都表示,希望以后街道经常开展这类劳动教育实践活动。
信息时报讯 (记者 成小珍 通讯员 粤博宣) 日前,《大音希声——古琴艺术与文化展》(第二期)在广东省博物馆亮相,浙江省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唐·落霞式“彩凤鸣岐”七弦琴来到粤博,邀观众共听凤鸣,感受古琴音乐艺术之美。更古老:1300多岁的唐琴来了《大音希声——古琴艺术与文化展》是粤博2022年度的原创展览,共分两期。第一期于5月17日~8月21日举办,展出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宋元明清古琴22张,以及粤博珍藏的书画、文玩等藏品。第二期展期为9月7日~10月8日,侧重古今结合,在展示古代文物珍品的同时,关注古琴这项古老艺术在当代的存续和发展。展品中,最引人关注的是浙江省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唐·落霞式“彩凤鸣岐”七弦琴。该琴通长124.8厘米,肩宽18.8厘米,琴式为落霞式。此琴已有1300多年历史,为唐代斫琴名家雷威所制。“彩凤鸣岐”历经千年,流传有序,原为“定慎郡王旧藏”,后为民国古琴泰斗杨宗稷先生收藏,杨氏评其“声音绝佳”“可谓凤毛麟角矣”。同时,展览二期展出广东四大名琴之一“天响”,还有广东省博物馆藏明代“戛玉”琴、“沧海龙吟”琴 ,数量极少的宝装铜琴等,众岭南名琴汇聚一堂。更贴近:观众可以弹琴、互动本次展览不仅展出当代著名斫琴师王鹏、茅毅、陈一民斫制古琴,还增设“斫琴展示空间”,邀请斫琴师“坐镇”,在展厅作常态化的斫琴展示。展览期间还将举行古琴斫制系列课程,让观众能更近距离了解这项古老的技艺。汕头大学的谢艾彤表示,她喜欢古琴,已学了两年多古琴,得知粤博古琴展第二期开幕的消息后第一时间来参观。对于展览设置展示空间,观众可以弹琴、参与互动,她觉得很赞,“这让展览变得更生动、更有趣了。”
信息时报讯 (记者 李元源)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今年中秋,你去哪里赏月了呢?荔湾有一轮“明月”白天也能赏!近日,浙江龙泉青瓷世家叶小春、叶晨曦父子作品展亮相广州传统工艺美术中心展览馆。龙泉青瓷造型古朴、釉色莹润,是极具中国特色的传统瓷器珍品。因展览恰逢中秋,叶小春特地创作哥窑冰裂纹作品《一轮明月》,为广州街坊送上中秋祝福。叶小春出生于龙泉青瓷世家,从小跟着父亲学手艺,从事胎、釉水配方研究和青瓷制作已经40多年。在他的作品里,哥窑“冰裂纹”为人们所熟知。龙泉青瓷分为哥窑与弟窑,哥窑的主要特征是开片,釉面纹片精美多样。史料记载,“官窑品格,纹取冰裂为上”,将纯正的“冰裂纹”描述为“纹片如冰破裂,裂片如鱼鳞”。南宋后,“冰裂纹”已失传。1996年,叶小春开始尝试复原“冰裂纹”,他用了五年时间,终于成功复原失传近千年的哥窑“冰裂纹”,让人们得以看到哥窑珍品之美。如今,叶小春的儿子叶晨曦也继承了父辈的衣钵,投身龙泉青瓷创作。设计科班出身的他作品特点鲜明,既保留了传统青瓷温润儒雅而精美的艺术特点,又融入现代陶艺的造物观,作品简约、大方,兼具实用功能。他希望能将现代设计的理念融入传统工艺中,通过细节的改良小小的突破,赋予传统工艺更鲜活的生命力。